近日,云南省昆明高新区以《“四链”融合,开辟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获得“2023年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最佳案例。
据悉,举办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征集评选活动,旨在更好展示各地区各部门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探索、新成果、新经验,促进人才工作交流。
昆明国家高新区是1992年成立的云南省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昆明高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以产业为基础、创新为动力、资金为保障、人才为内核,充分发挥“四链”融合新优势,开辟了一条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主要做法是“三联”“三精”“三真”。
畅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落地”的全过程创新链条,锻造相匹配的人才链条,推动科技创新与人才集聚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联贯人才平台载体。坚持创新驱动,充分发挥216个各类创新平台载体作用,高位推进建设各类创新平台和产学研综合平台。
联袂产学研合作。组织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主导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开展协同创新。
联动人才研发成果转化。高位承接省市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项目,做强科技成果转化、政产学研合作、智慧网络服务、创新创业文化、高层次人才关爱、人才柔性引进六个平台,有效配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个关键环节,让人才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坚持把产业和人才放在发展全局的高度通盘考虑,深入研究产业发展方向和人才成长规律,下好产才融合“一盘棋”。
精准开展产业项目引才。围绕生物医药、贵金属新材料和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需求与人才供给精准匹配,在引进资金、项目的同时,积极引进人才、技术、品牌,形成产业吸引人才集聚、人才支撑产业升级的良好格局。
同时,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和中老铁路通车为契机,不断加大“走出去”力度,吸引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人才和企业家来创新创业。
精细拓宽人才成长通道。深耕人才孵化沃土,为人才创新创业、在区域内流动提供全方位支持。云南省细胞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云南喜科科技有限公司,均为区内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沃土。筛选出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储备库,引导重点企业构建创新载体,重点培育所需人才。
精心强化人才培育。抓好“内育外引”人才体系建设,以人才工作创新服务产业转型、加快发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开展人才政策集中宣讲、上门宣讲,让人才和企业懂精神、知政策,对人才专项应报尽报,助人才队伍“提档升级”。
坚持“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好的投入”理念,全力支持企业研发创新、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项目。
真金白银落实人才政策。依托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充分发挥省市区三级政策叠加的优势,在双创项目、人才政策、人才发展资金、办公及住房有效支撑、科研平台载体、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予以叠加支持。
真抓实干优化人才环境。坚持比“真金”更比“真心”,比“硬件”更比“软件”,在出行最便利、生活最方便、创新创业要素最聚集的核心地段新建318余套人才公寓。持续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十大行动”,在做到“马上办”的同时做到“码上办”,“高新事”实现“高兴办”,人才办事创业更加便利。
真情实意服务人才。搭建政务通、商务通、生活通、科技成果转化“三通一转”人才服务平台,打造高质量“一站式”人才人事公共服务窗口。设立四级人才服务专员,以及综合服务专员、招商服务专员、市场监管服务专员、税务服务专员、楼宇联络专员“五员”,用心用力用情帮助企业人才解难题,全力打造一流人才服务生态。
昆明高新区坚持一手抓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一手抓自主创新和人才引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环环相扣,人才平台资源不断集聚,人才赋能经济不断增强,人才研发成果不断转化,人才品牌不断打响。
把握当前区域人才竞争的新动向、新规律,是做好区域人才工作的基础。昆明高新区在多年的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归纳为“四个注重”。
注重人才政策的精准性,因城施策、错位发展。瞄准昆明市作为云南省人才发展先行区的定位,与其他活力区、特形成错落有致和交相呼应的区域联动发展格局。聚焦自身发展需求,制定差异化、多元化的人才政策,通过“留住一个人才,带活一个产业,用活一群人”的体系化设计,吸引集聚创新人才。如针对生物医药产业制定细胞产业人才奖励政策,切实把产业需要的细胞领域人才引来用好,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注重人才高层次需求,补齐短板、突出特色。与一线城市、沿海城市相比,中小城市、内陆城市存在薪酬待遇不高、人才吸引力不足等短板,但也存在产业特色化、个性化发展机会多等比较优势,利于吸引人才安居乐业。借助春城pg电子平台昆明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环境优势、特色产业优势,为人才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围绕“产业图谱”引才,切实解决人才最关心的平台机会、发展空间等方面问题,补齐短板并坚持自身特色开辟引才新路,赢得人才在城市竞争中以特制胜。
注重产学研深度对接,丰富载体、建强平台。人才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强化政府与市场协同配合,建立柔性引才机制,积极构建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共享的科创人才培养平台,深化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积极引入外部高水平科技产业资源,建立高等院校、公共培训平台和社会化培训机构相补充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专业化人才。
注重优化人才发展生态,营造环境、做优服务。当前,打造人才高地的竞争已从“政策牌”“待遇牌”的比拼,逐步演变为人才生态系统的竞争。紧扣人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多维度打造人才服务体系,打造近悦远来的生活生态。突出“用户思维、客户体验”,为人才提供完备、高效的全周期创新创业服务链。健全完善党工委领导直接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树立“人才服务24小时不打烊”理念,帮助人才心无旁骛创新创造。(郑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