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法院获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通过互联网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规定》(法释〔2018〕7号,以下简称《规定》)已于2018年2月12日由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审议通过。该《规定》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施行后,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将按照统一标准、通过统一平台公开审判流程信息。
2013年11月,最高法印发了《关于推进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设的若干意见》(法发〔2013〕13号),明确提出“推进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建设”的工作任务。随着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全面走向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和高速发展,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所处的社会环境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发生了重大改变。为积极回应新时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的新变化,最高法在系统梳理、全面总结过去几年全国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定》,以司法解释形式发布,专门规范人民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填补了有关制度空白。
据了解,《规定》全文共十七条,就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的基本原则、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的定位、诉讼参与人身份信息的采集与核对、特殊情况下的公开规则、通过互联网公开的审判流程信息的范围、依托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进行电子送达的规则与效力、已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更正与撤回、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工作督导机制等内容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根据《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以及法律、司法解释规定应当保密或者限制获取的审判流程信息以外,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民事、行政、国家赔偿案件过程中产生的程序性信息、处理诉讼事项的流程信息、诉讼文书、笔录等四大类审判流程信息,均应当通过互联网向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公开。
《规定》还明确了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作为“人民法院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统一平台”。据悉,2016年下半年,最高法启动对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的全面升级改造工作。升级后,网站已成为全国法院审理案件的审判流程信息的集中汇聚、统一发布平台,为全国法院审判案件的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公开服务,是全国法院公开审判流程信息的主渠道。2018年2月下旬,首批试点地区(河北、江苏、青海、宁夏)三级法院开始通过统一平台、12368短信、微信服务号和小程序等向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公开新收案件的审判流程信息。
另外,《规定》的制度设计以及统一平台的构建,既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司法现状,又吸收借鉴了域pg模拟器外有益经验,在公开理念与技术的诸多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车”,顺应了时代发展、回应了群众需求、彰显了法治精神、突出了中国特色,整体来看,《规定》设计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模式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据介绍,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是人民法院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司法公开的各项部署、进一步严格履行宪法法律规定的公开审判职责的重要举措,是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高法院审管办负责人表示,通过全方位、多渠道、覆盖审判活动全流程、各环节的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最大限度满足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变当事人千方百计打听案情为法院主动告知,增强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司法改革工作的获得感,破除司法神秘主义的同时,有效挤压“暗箱操作”空间,倒逼法官严格规范办案、依法公正裁判,进一步增强裁判结果形成过程的正当性,以公开促公正、提公信,切实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吕红兵认为,审判流程信息公开是保障当事人尤其是律师对审判工作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重要体现。人民法院审判刑事、民事、行政、国家赔偿案件的流程信息,应当通过互联网向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辩护人公开。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最高法研修学者刘哲玮认为,虽然近年来人民法院采取了立案登记制等举措,充分保障公民的诉权,但从相对比例来看,绝大多数群众终其一生也并不会真正参与到诉讼和审判之中。人民法院的司法公开平台给予了绝大部分不打官司的人民群众以机会去了解司法系统的职责、功能和运作模式。因此,《规定》的出台切实地补上了司法公开最后一块短板。“审判流程公开有助于确保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也有助于提高个案审判的审判效率和审判质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