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系统法治工作简报第17期

发布时间:2024-08-09 07:17|栏目: 国资简报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国资委认真贯彻落实有关要求,指导中央企业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近日,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就推动法治央企建设情况回答了《法制日报》记者的提问。

  问:近几年来,国务院国资委积极推动法治央企建设,开展这项工作的主要考虑和背景是什么?

  答:国务院国资委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中央企业法治建设。近几年,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提出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主要有以下考虑: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习特别强调,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把握。依法治国在企业层面的要求就是要依法治企。中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重要、作用关键,应该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中作表率。

  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也是企业法治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必由之路。面对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中央企业法治工作依然存在短板和问题,亟待巩固和提升。将中央企业法治工作全面提升到法治央企建设,既是企业应对法律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也是企业法治建设进程中必须实现的一次新的飞跃。

  问:怎样理解“法治央企”目标的核心内涵?打造“法治央企”的主要路径是什么?

  答:“法治央企”目标的核心内涵,概括来说是十六个字,即“治理完善、经营合规、管理规范、守法诚信”。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路径,可以归纳为推进“一个升级、两个融合、三个转变、五个突破”。

  “一个升级”,就是法治工作从专项业务工作向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全局性、战略性工作升级。法治成为企业的核心理念和全体员工的自觉遵循,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体现于企业治理、经营、管理各领域,法治要求贯穿于企业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依法治企成为企业重要软实力。

  “两个融合”,就是法治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紧紧围绕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统筹谋划、同步推进;法律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法律管理的服务保障、规范管理和价值创造作用。

  “三个转变”,就是法治建设从主要依靠总法律顾问推动,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转变;法治工作从法律部门单兵作战,向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转变;法律管理从以风险防范为主,向风险防范、合规管理和法律监督一体化推进转变。

  “五个突破”,就是促进企业完善法人治理实现新突破、保障企业依法合规经营实现新突破、推动企业依法规范管理实现新突破、完善法律管理职能实现新突破、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

  答:目前,国资委关于法治央企建设的布局和措施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

  宏观层面,抓顶层设计。国资委连续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法治央企建设的意见》、“七五”普法规划、《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等文件,多次召开中央企业法治工作会议,对“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法治央企建设作出统一部署和安排。

  中观层面,抓指导推动。引导中央企业制定法治央企建设实施方案,定期召开法治工作会议;建立法治央企建设进展情况统计通报制度,每半年进行汇总通报;加强分类指导,分行业分地域开展专题调研;开展合规管理体系建设试点,不断丰富法律管理内涵和措施,促进依法合规经营;建立重律风险报告和提示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微观层面,抓学习交流。建立“一堂、两库、三平台”。“一堂”是指法治讲堂,定期邀请专家针对企业法治建设热点问题进行授课,通过视频形式覆盖所有中央企业和省属国有重点企业,两年多来参加人员累计达到8万余人次。“两库”就是法治建设优秀案例库和法律人才库,推动资源共享、成果共用。“三平台”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发挥网站、微信、简报等平台优势,实现法治建设宣传交流线上线下全覆盖。

  答:央企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按照国资委部署要求,主动作为、多措并举,法治央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是加强顶层推动。专门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法治央企建设领导小组,制定法治央企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法治工作“路线户央企将法治工作纳入对子企业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二是促进依法治理和规范管理。将法治工作相关要求纳入章程,为依法治理提供制度保障。不断完善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工作规则,保障依法科学决策。持续深化以规章制度、重要决策、经济合同三项法律审核为核心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大力提升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夯实法治工作队伍基础。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全部建立了总法律顾问制度和法律事务机构,明确总法律顾问为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全系统三级以上企业配备总法律顾问的近3200户,法律事务工作人员已达2.2万余人。

  问:在对企业法治工作有总体要求和部署的情况下,国资委为何还单独出台了《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

  答: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去年11月,中办、国办专门印发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肩负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的重要责任。企业主要负责人只有切实承担起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才能有力推进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对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和总经理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应当履行的职责进行明确,以强化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推动法治央企建设目标的落实落地,示范带动全体员工依法合规经营管理。

  问:当前,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法律风险问题比较突出。对此,国资委有哪些对策和措施?

  答:近年来,国资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指导央企切实防范国际化经营中的法律风险。一是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印发了《中央企业境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国际化经营法律风险防范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通过组织召开中央企业专题视频会、法律保障研讨会等积极推动落实。

  二是建立健全境外法律风险排查处置工作机制。指导企业定期对国际化业务进行全面梳理,系统排查法律风险,分类研究制订应对和防范策略,完善处置工作预案,及时报告涉外重律案件或风险事件,及时成立工作组,积极主动应对,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三是指导企业研究掌握境外法律制度。针对国际经贸规则变化、境外投资并购法律制度等开展专题研究,组织中央企业系统梳理有关国家法律制度和典型案例,编辑出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法律风险防范指引》。积极参与国际多双边谈判对话,反映企业合理诉求,为企业国际化经营争取良好的外部政策法律环境。

  四是高度重视涉外法律人才培养。建立涉外法律人才库,组建涉外法律事务专家组,集中力量研究解决涉外政策法律问题,实现资源共享。(记者辛红)

  目前,国家电网海外投资遍布4大洲、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总资产超过560亿美元,所投项目无一亏损,全部盈利。

  “风险防控全流程参与、全方位覆盖,法治力是海外项目成功的有效保障。”近日,国家电网经济法律部主任欧阳昌裕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内外著名企业发展历程看,法治力和创新力是企业发展的两大动力。国家电网正在建设‘三全五依’,全面提升企业的法治力,以打造基业常青的百年老店。”

  自党中央做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以来,国家电网结合企业自身实践率先提出了法治企业构想——“三全五依”。“三全五依”即:全员守法、全面覆盖、全程管控,依法治理、依法决策、依法pg电子平台运营、依法监督、依。

  按照这一构想,国家电网发布了第一部法治建设五年规划,发布第一份央企《法治建设白皮书》,并率先发布了《法治企业行为指引》,创建了通用制度体系。

  其中,《法治企业行为指引》针对企业(法人)、领导班子成员、专业管理人员、基层职工四类主体,以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人、关键业务、关键环节,遴选了干部职工履职尽责涉及的176项主要行为。每项行为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党纪党规、公司规章制度等来制定。

  在完善依法治理体系上,针对管理链条长的现状,公司创建了通用制度体系,通过颁布上下统一的482项通用制度取代旧有制度9万余项,规范业务1523项,从而为集团战略思路一贯到底提供了样板。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国家电网在走出去时又面临着一些特殊的风险,比如东道国审批风险、监管政策风险、国有化风险等等。”国网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主任王兴雷表示,“海外项目全部盈利的重要保障是法律工作与业务紧密融合,法治力向海外业务全面渗透。”

  在决策上,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对每个项目的投资环境、收益、运营、报价、交易文件等关键环节严格把关,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程序,确保依法合规。总法律顾问作为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直接参与国际业务核心决策,在具体海外项目中,项目法务经理负责“全寿命周期”的法律风险监测与防范。

  王兴雷说:“与其他公司不同,在国网国际公司,法律部门并不是职能部门,而是业务部门,法律工作直接从幕后走向台前。”

  “在建设法治企业过程中,我们最深的体会是法治工作必须与企业中心工作相融合。”国网北京电力公司经济法律部主任赵海峰表示。

  近几年来,面对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国网北京电力公司积极运用法治方式推动清洁替代。在北京市委市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重大举措——“煤改电”工程建设中,积极为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模式提供法律保障,强化物资到货合同履约管控,为工程建设赢得了宝贵时间。2016年,北京公司完成647个村“煤改电”任务,相当于以往十三年总量的三分之二,首都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

  “各地子公司服务大局,护航国资安全,创新性的法律工作为法治企业建设注入了新内涵,成了公司改革发展的‘压舱石’。”欧阳昌裕说,“正如公司董事长舒印彪所言,‘基业常青,法治先行’,下一步公司将继续织密法律防护网,争当法治央企建设排头兵。”(记者 辛红,本文有删减)

  日前,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东航)法律部副部长、股份公司法律部总经理方志刚做客人民网,他谈到,东航法律工作的定位是公司的设计师、监理师和消防员。设计师就是风险的事前防范,监理师就是在重要的决策、重要的项目过程中参与保障、防范风险。消防员就是处理争议、诉讼救济。

  方志刚认为,法律的功能主要是保驾护航,而他也就东航的“1234法治护航工程”和人民网网友进行了分享。

  他介绍,“1”是指绘制好一张法治建设顶层设计的蓝图。这张蓝图根据国资委的要求,制定了法治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及具体的一些目标,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方案,这些都成为东航整个法治工作的蓝图和施工图。

  “2”是两大体系——合规管理体系和国际化经营法律风险防范体系。构建合规体系是东航近年来一直稳步探索推进合规管理体系,比如东航法律团队是参与各级决策过程,做到了重要的决策都依法合规进行。在构建国际化经营法律服务保障体系方面,东航整个国际化战略过程中,法律部发挥了非常大的服务保障作用。

  “3”是指三项核心任务。一个是指打造合同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合同前期的合规审查、中间的合同审核和后期的履约监控,建立一个闭环管理;第二点是加强重大项目的法律管理,目前整个东航对外投资并购合资合作所有重大项目,法律部都要全程参与;最后一个是完善规章制度,东航树立了依法经营,规章制度先行的理念,对所有的规章制度都归口法律部统一管理,通过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了整个公司的日常管理经营。

  “4”就是四个基础保障。一是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东航在国有企业内部开拓性地在法律部实行一部两制,对国际化法律人才实行市场化薪酬,通过设置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二是加强法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完成了法律管理的信息化升级改造,把合同管理和法律管理的各个要求切入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内容;三是深入培育了东航特色法治文化;四是积极打造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积极参与国家、行业的和地方立法的一些工作,促成与国际航协设立上海国际航空仲裁院。(记者刘然,本文有删减)

  日前,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下简称国家电投)总法律顾问兼法律事务部总经理吴姜宏做客人民网,就央企如何做好法治建设、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问题,结合国家电投的实践经验进行了阐述。

  吴姜宏表示,国家电投是从严格管理制度、严格监督制度、严格责任追究三个方面来防范经营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他介绍说,国家电投根据公司法、国资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规范性的要求,制定了严密的实体性的、程序性的制度。在投资管理方面,从立项、核准到建设,运营,退出,在程序上和实体上都做了严密的规定。同时,对项目本身也有严密的合法性审查规定和项目后评估规定;在经营管理方面,国家电投制定了财务资产管理规定、火电、煤炭、铝业、水电新能源管理规定、招投标管理规定、合同管理规定等,严密防范经营风险;在议事规则方面,集团公司制定了党组议事规则、董事会的议事规则和总经理办公会的议事规则,从决策范围到决策会议的发起、召集到整个做出决定的过程,也有严密的规范。

  国家电投的严格监督制度体现在两方面: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首先是把党的领导融入到公司治理当中,作为治理主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审计、纪检监察、巡视巡查、法律财务的监督职责非常明确。同时在董事会之下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管控风险。另外,严密的内部流程控制体系也是内部监督重要部分;在外部监督方面,除了国资委对央企的监督体系,如外派的外部董事、监事会等,国家电投也有信息公开的制度,有专门的信息公开的渠道,每年有社会责任报告等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严格责任追究方面。国家电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制定了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在集团管控、购销管理、工程承包建设、产权转让、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并购、改组改制、资金管理等各方面造成资产损失的根据不同情形,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包括组织处理、扣减薪酬、禁入限制、纪律处分等,严重的要移送司法。(记者 刘然)

  日前,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法律部部长唐绮霞做客人民网,以知识产权工作在商飞从零到优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商飞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助力,阐释了其对知识产权工作的深入思考。

  唐绮霞表示,中国商飞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既做干线、又做支线、还做宽体的飞机制造企业。从2008年组建到今年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9年中,中国商飞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保护,包括风险的防范,在技术创新的这个过程中功不可没。

  她回忆说,9年前,虽然ARJ飞机马上就要首飞了,但是专利是没有的,商标也只是几个。9年后,中国商飞的专利数已非常多了,商标目前获准注册的已经达到867件,其中800件是在国外注册的,67件是国内核准注册。

  为何商飞对知识产权如此重视?唐绮霞表示,飞机产品是一款跟其他产品很不一样的产品。在飞机销售合同当中专门有一个条款是关于专利不侵权的承诺。要兑现承诺,就必须在飞机产品研制过程当中实施全寿命周期的知识产权保护。所以,中国商飞从零开始,逐步完善。

  谈到自己在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她表示,首先,创建上海市和国家的专利试点企业和示范企业是一个很好的载体。这些平台的要求高标准高,对于加强管理、防范风险,会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平台提高我们的工作起点;其次,一定要做战略研究。专利申请必须以战略作为引领。通过重点项目的规划、课题的研究形成一套非常好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在其他的技术研发中加以推广应用;第三点,要把知识产权工作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保护工作,和型号项目、基本建设项目融入到一起。在建设项目过程中,对外投资项目过程中,乃至于型号项目中,把法律人、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派到项目团队里面;最后,知识产权文化宣传也十分必要。中国商飞在去年做了知识产权十大青年卫士活动,今年做了飞机产品全寿命周期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防护的论坛。(记者 刘然)

  日前,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集团)法律部高级副总监李慕寒做客人民网,结合自身实践就央企法治化建设与网友进行了分享。

  李慕寒认为,不少企业的法律部过去的基本功能就是把官司打赢。但不管这个诉讼是赢了还是输了,都说明管理上不到位,所以华润会把每一个案件作为一个切入口,以问题为导向,把问题往前做,也就是梳理法律风险。

  他介绍说,华润集团业务涉及行业比较多,经过一段时间的梳理,到目前为止,共发现法律的风险点、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有3600个,大致覆盖30%的业务。而这项梳理工作还在继续。梳理完成后要形成一个法律风险防控手册,要进制度、进管理流程、进合同、进岗位、进系统。进系统是说现在要做法律信息平台,要通过信息化手段,自动推送每个岗位要注意的法律方面的要求和风险。

  另外一部分是专业职能管理。华润集团与其他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分布在中港两地、跨两个司法区域,公司的董事责任有哪些风险,需要梳理。第二个已经完成的是诉讼仲裁。劳动争议等需要注意,华润集团四五十万员工,各种层级的员工都有,人文关爱必须符合法律,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业务变更的时候也需要员工的理解,避免劳动争议。华润今年在做走出去,“一带一路”的投资并购的法律风险梳理等。

  “通过这些办法能够尽可能地把可能存在的风险揭示出来,提示到每个工作岗位、每个流程去注意,相应地要修改合同的条款,相应的要修订这些制度。”李慕寒表示,法律风险的梳理,不单单是法律部门的事,所有的业务领域,关键的岗位都要参与进来。(记者刘然)

Copyright © PG电子·模拟器·试玩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电话:020-8888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