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计划 海淀区卫生健康委

发布时间:2024-08-24 04:04|栏目: 计划总结 |浏览次数:

  一是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先后参与成立8小时专班、刑侦5+N专班、转运专班、消杀专班、高考保障专班等疫情处置工作组,科学研判精准防控,以风险点位为中心,风险区域管控和风险人群管理为重点,经过近两个月艰苦战“疫”,有效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避免了大规模疫情发生。今年累计报告新冠阳性病例385例,均妥善处置。

  二是持续抓好集中隔离点规范管理。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启用各级各类集中隔离点88个,集中医学观察人员累计92982人。统筹调配医疗机构4600余人次专业技术人员用于集中隔离点的医疗服务保障。完善集中隔离点出现交叉感染病例的处置预案,对于出现阳性人员的集中隔离点,及时启动风险排查程序,第一时间排除风险隐患。

  三是高度重视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和组织管理工作。现有48家具有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核酸检测能力共73.18万管/日,储备20000人的采样队伍,650辆样本转运车。优化全市核酸检测采样点布局,对标15分钟核酸“采样圈”建设目标,实现辖区百姓就近就便检测。截至目前,全区最大化设立常态化采样点位1401个(含中小学幼儿园),全区社会面采样点总数达到742个,设立12个24小时核酸采样点位,方便辖区居民全时段核酸检测需求。对第三方核酸检测实验室进行驻点式监督检查,并强化飞行检查。

  四是持续做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接种体系,压实行业与街镇责任,积极开展接种宣传,提供就近便利的人性化接种保障服务,不断提升接种服务水平。截至2022年10月23日,我区新冠疫苗累计接种10023650支。

  五是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和医疗保障工作。疫情防控中坚决纠正以疫情防控为名拒诊中高风险地区就医人员的做法,要求各医疗机构坚持“分类处置、重症优先”“绿色通道、个性安排”“缓冲隔离、加强防护”三项原则,采取多种措施适应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加强应急手术管理,加强介入诊疗服务,做好血液透析患者服务,优先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六是落实中西医结合抗疫。积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全区集中隔离点、封控区隔离观察人员按照“应服尽服”“愿服尽服”“能服尽服”的原则提供中药预防用药,对高危密接人员开展“一对一”中医专家远程会诊。截至 10月底,共为集中隔离观察人员发放预防中药12400人份预防用药。对221位风险较高隔离观察人员进行一对一远程专家会诊,并于当天提供个性化预防用药,成效显著。

  (二)圆满完成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活动医疗防疫保障工作

  按照1监督、1疾控、1医、1护的医疗防疫力量建立闭环内+闭环外+应急救援的多位一体的医疗防疫力量部署,圆满完成了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医疗防疫保障工作任务,做到“零感染、零事故、零破环”。 圆满完成2022年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全会、全国“两会”等重要会议、活动驻地及驻地周边疫情防控和医疗保障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十四五”卫生健康顶层设计,印发《“十四五”时期健康海淀建设规划》,为实现健康海淀建设目标提供系统、全面、科学指引。学习落实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对区属公立医院改革工作进行针对性指导。完善卫生健康工作的组织领导与协调推进机制,海淀区医改领导小组与海淀区医药卫生协调委员会同步挂牌,强化了以区主要领导领衔的医改组织领导机制。

  二是强化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区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16家)全部开展发热门诊,均已具备核酸检查能力。已建成31家发热筛查哨点,设立253处监测哨点。2.加速完善基层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下沉公共卫生治理和工作重心,全区29个街镇均已成立街镇级公共卫生委员会。3.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依托实创西山培训中心完成海淀区方舱医院建设。4.做优做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2年新增编制271名,编制总数达到548名。5.加强院前急救能力建设。有序推进13个新建急救站点建设工作。我区目前呼叫反应时间是14.5分钟,低于北京市的15.5分钟。 6.组建由临床、中医、疾病控制、卫生监督等专业组成的综合类紧急医疗队伍,切实提升海淀区突发事件医疗救援能力。

  三是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海淀医院建设项目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项目均已投入使用并进入竣工结算阶段。海淀妇幼项目周转房源已完成装修,并已启动搬家事宜。中关村医院和羊坊店医院均在进行竣工结算。海淀区北部医疗中心和苏家坨中心医院均按照实施进度加紧推进。西三旗金隅科技园配套医院建设项目正申请纳入区政府投资储备项目。海淀区中医医院项目已完成规划选址。

  四是提高家庭医生签约率和服务质量。积极构建“1+3+N”家医服务模式,通过扩大签约覆盖面、增加签约服务供给、研究制定个性化精准化服务包、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收费机制等措施丰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涵。预计到12月底,海淀区全人群签约人数达135.3万人,签约率约为43.2%;其中重点人群签约人数达70万人,签约率约为90.3%。

  五是完善海淀区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模式。所有医联体三级医院均上线家基层机构参与预约转诊工作,畅通14家医联体三级医院预约转诊渠道,已实现转诊28767人次,进一步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供给。

  六是持续发展中医药事业。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基层专业技术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组织辖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培训,举办2022年海淀区中医经方大赛,新增3个区级及以上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海淀区被评为全国首批中医适宜技术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2022年度首都中医药信息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完成4家中医药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和6家中医药健康文化体验馆建设,获批第三批北京市中医药文化素养教育试点基地4个;在2022年北京市中医药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典型发言。

  七是巩固深化国家卫生区、全国健康促进区创建成果。持续推进本区爱国卫生组织体系建设,全区建有各级各类爱国卫生组织共22357家。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创建北京市卫生街道工作,我区22个街道被正式命名为“北京市卫生街道”。持续开展好“周末卫生日”等群众国卫生运动。

  八是试点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创新护理模式,积极推进“互联网+护理服务”工作,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世纪坛医院2022年前三季度累积共提供互联网+护理服务553单次,服务206人,服务满意度100%。健康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北京晚报等多家媒体给与报道。区卫健委作为全国老龄系统先进集体申报已通过国家初审。

  九是持续深化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及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海淀区心理康复医院中心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更好地满足地区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服务,强化集中医学观察中心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服务保障,为在观人员提供心理测评近千人,主动干预高风险人员94人。

  十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举办第三届海淀卫生健康人才专家论坛,推动海淀医疗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开展区属卫生健康系统高层次人才发展计划,启动第一批高层次人才遴选工作,共遴选出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等24人。

  聚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区级专项机制仍需加强,“三医联动”改革还需持续发力;城乡、区域、人群之间的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仍不平衡;中西医并重格局尚未形成;托育、儿科、精神、康复、安宁疗护、医养结合等服务供给还不充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还存在短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还相对薄弱等。

  一是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以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切实提升海淀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进一步强化街镇、社区(村)、高新技术企业公共卫生委员会职责,落实主体责任,健全传染病联防联控机制。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推动疫苗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周密做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置,努力推动辖区内疫苗接种率持续提高。

  二是勇往直前深化改革创新。全面落实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规划,深化治效能、科技赋能、人才动能。推进“三医联动”,通过医保、财政、价格、薪酬、绩效考核等激励约束机制,促使健康服务提供主体资源和要素合理分配、有序流动、互通共享。强化科卫联动、“医研企”协同创新发展,促进医学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着力完善卫生健康人才政策,推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综合改革,营造良好医疗卫生执业环境。

  三是主动作为提供高质量服务。推进北部医疗中心、苏家坨中心医院等在建重点项目,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医疗水平。大力推动互联网医院建设,拓展北京世纪坛医院、航天中心医院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推动高水平医院、高水平团队、高水平学科建设,落实海淀区医疗科研培育计划,加快60个科研立项组织实施。推进北医三院等11家机构为海淀区国际人才提供医疗服务。筹建国际医疗服务医疗联合体,为国际人才提供“类海外”医疗服务、院际间转诊绿色通道和国际医疗专区病房,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实现国际医保实时结算。

  四是关注民生促进健康海淀建设。始终把群众就医温度作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刻度,推进基本医疗服务。加快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快分级诊疗,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大专家。深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签而有约。加大群众喜爱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56个区属医疗机构中医馆发挥作用,探索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和示范基地。落实三孩生育养育配套支持政策,系统加强对妇幼、老年、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保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动健康促进工作与区域城市建设各项事务的深度融合,促进百姓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加快卫生健康基层设施建设,启动海淀妇幼保健院旧址改造和蓟门里社区医院建设项目,推进金隅科技园配套医院建设项目和海淀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启动朱房卫生地块前期方案论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pg模拟器

Copyright © PG电子·模拟器·试玩平台(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电话:020-88888888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备案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