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是政府的应有之义,是公民知情权的最基本体现。过去的2014年,各级政府部门在全面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办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纵览其中信息的分门别类,很多是老百姓最为关注的领域。譬如公共服务中的教育,就是群众提出信息公开呼声最高的领域。
高校信息公开的关注焦点有时间轴可循,每年高考之后的高校招生信息就牵动着无数家长和学子的心。这方面的信息公开,是迎着整个社会的期盼而上。从教育部的信息公开工作可以看到,在招生公开方面他们还是做足功课:8项应由高校作为落实公开主体责任的事项被列入清单,包括招生章程及特殊类型招生办法,分批次、分科类招生计划,特殊类型招生入选考试资格及测试结果等等。在工作方面,信息公开能够大大减少学校教务工作量,学生和家长较为轻松地就获知了信息。这种“减负”,有利于促进高校依法治校和管理运行的透明度。
高校招生信息公开,除了回应百姓的知情权之外,还有国人对于教育事业的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落实。其中,一些先前积压了民众情绪的领域,则更应来得彻底些。譬如一些保送生、自助选拔录取学生等领域。从教育部的信息公开工作可以看到,2014年,在教育部阳光招生平成了对保送生、自主选拔录取学生、高水平运动员、艺术特长生等特殊类型资格考生及有关测试结果的公示,合计7万人。
还有更细化的。从教育部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展情况综述看到,中山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详细公开了特殊类型招生的入选考生资格及测试结果,包括所在中学、资格证书等级及编号、测试具体成绩。细化的信息公开,自然能经得起“显微镜”的查看,也就不会有“哈哈镜”般的失真。这是一项制度形成,未来它的覆盖面也将会更广。
高校的财务公开方面也是颇为引人关注。在这方面,高校预算决算表8张表列入清单,清单于7月份向社会发布,新华社通过“今日关注”专栏发布多篇文章全方位报道,人民网、光明网、中央电视台、中新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社会反响良好。到网络上晒数据,就是体现新鲜度和深入度、参与度。网络是政府信息公开推动的重要力量,直接面对它们的监督,不啻为一块最好的“试金石”。
高校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的信息公布也是舆论重大关切地。能够和它进行对接的,还有人社部的就业数据公开。人社部每季度通过新闻发布会公开就业工作动态,特别是城镇新增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等就业目标任务进展情况,并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公开。
当然,信息公开并不是仅仅曝光几个数据,它的指导性作用依然明显。人社部理应在这方面大有可为。他们也就此积极做出了一系列就业服务领域信息公开工作,对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全国性就业服务专项活动,通过网站、媒体及时发布活动通知、主题范围、帮扶举措以及进展和成效等信息。做好每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发布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多市场供求信息。
政府的信息公布,并非是单纯意义上破除民众的“不信”,而是要进一步跟进大众的公共服务需求。它不仅是还原知情权,还要有服务意识,更要有实际意义。就好比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说“信息公开看起来是个技术问题,归根结底是服务问题!”一砖一瓦方成建筑,而要搭好服务人民的公共框架,政府要在信息公开方面是任重而道远。(信五丰)pg电子模拟器试玩在线